早上7点,机器人把你叫醒,做饭机器人已经根据你的身体营养需求把面包准备好;吃完早餐,机器人早已把昨晚你告诉他的行程表列好,你上午要去银行办理业务,下午去医院看个朋友,根据天气与路况,它推荐你穿蓝色的针织衫和浅灰色的休闲鞋;到银行,问询机器人在大厅等候,询问你需要办理的业务,并给出专业的意见;午餐时分,你走进银行附近的一家餐厅,点菜机器人与你的饮食数据对接,推荐了最适合你的两道菜品;吃过午饭,你去医院看望朋友,他刚接受了机器人医生做的手术,在你见到他时,他正与机器人聊得正欢……
“这不是科幻电影,部分场景已经变成现实。”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CDC)总经理唐沐如是说。
其实,科技界的大佬们,从未停止过改变世界的畅想。
互联网技术在过去20年间,改变了这个世界的商业形态、社会生活方式,甚至影响政治格局。科技巨头们在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线上虚拟世界之后,不再满足,它们将触角逐步向线下延伸。
谷歌开发无人驾驶汽车、谷歌眼镜,腾讯开发互联网智能机器人,这种探索,可能引爆的是另一场科技革命,甚至重构一种社会形态。
腾讯小Q机器人项目,将“互联网+机器人”两种先进技术相融合,有可能创造出全新的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现在就像迷雾的早晨,虽然猜不透结局,但是看到了开始。
“互联网+机器人”技术共振
如所有新事物的诞生一样,开端总是平静中带着兴奋。
2010年1月,腾讯公司CEO马化腾与时任中科院副院长江绵恒会晤,决定发挥双方优势,构想互联网智能机器人。一个月后,腾讯公司、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市中科睿成公司组成联合团队进行小Q机器人的研发。
2010年11月16日,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这个融合了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服务、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小Q机器人”正式公开亮相。
小Q机器人能做什么呢?
在马化腾看来,小Q是腾讯线上服务向线下延伸的载体,小Q定位为人们的智能伴侣机器人,是人们与网络互动的化身。
人们访问互联网,传统的模式是通过键盘鼠标触屏操作的图形界面来访问,人被束缚在电脑屏幕面前,而小Q机器人通过语音、视觉、触控等多维度交互方式,将人从电脑面前解放出来。比如想要获得互联网上的任何信息,只需摸一下小Q机器人的头,告诉小Q你的需求,它就会自动为你搜寻并播报。小Q机器人还会替主人表白,给主人讲故事,跟主人一起玩乐。
与会跑、会跳、会搬东西的工业机器人不同的是,小Q机器人的“大脑”更发达。
小Q机器人的平台技术核心是腾讯的开放平台,它的智能技术核心是基于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成熟领先的机器人技术。
我们来看看造物者的技术原理。
一是计算机视觉技术:包括人脸识别跟踪技术,即通过摄像头捕捉,自动识别不同身份的人脸和表情,同时进行跟踪;机器人可以通过摄像头和全身的触摸感应器来捕捉用户行为,从而实现虚拟和真实的互动。
二是智能语音声控技术:用户可以和机器人简单语音对话聊天,并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指示机器人完成各项功能与服务。未来还将运用声纹技术、音源定位技术等,实现小Q机器人的远距离呼叫控制。
三是情感计算:机器人将具有自己的个性,并且通过与用户多维度交互,能够进行感知行为分析。机器人可以根据用户使用互联网服务的习惯自动分析和学习用户行为,进而更好地服务用户。
另外,小Q机器人有开放应用平台,能够持续不断提供丰富的应用扩展功能,而小Q自身也将不断升级更新,会越来越聪明。
出乎人意料的是,这样一个高科技产品,其研发团队却非常袖珍。
小Q机器人最初有核心的3人联合团队,到现在也只有约10人的核心团队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和运营,不过,整体小Q的设计、策划、生产和服务团队,加上产品内容合作,参与的人则有几十人了。
作为一个前瞻性的项目,马化腾专门安排了封闭开发环境给小Q项目团队,小Q机器人也享有腾讯大平台丰富的内部合作资源,包括得到腾讯QQ、搜搜、QQ音乐、腾讯视频、腾讯网、QQ空间、QQ网购等多项业务支持。
到目前为止,小Q机器人已经历过7次硬件迭代和几乎每月1~2次的软件更新。最新的小Q能够与QQ互联互通,而且带来了真正意义的化身功能,用户可以让远方的亲朋好友通过互联网遥控自己的小Q机器人,化身为小Q与用户进行交流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