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十三五”规划出台 你的“大白”在配送中……
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并于27日公开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机器人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10万台,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300亿元。
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在生活方面,包括助老助残、家庭服务、医疗康复、救援救灾等在内的多个领域都将出现机器人的身影。在生产方面,工业机器人也将向中高端发展,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被视为产业“短板”的核心技术也将迎来突破。规划提出,到2020年,机器人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工信部联合发改委、财政部,将在财税等政策上对机器人产业予以倾斜和支持,合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解读
机器人正走进生活
“你好,我叫大白,是你的私人健康助手。”还记得电影《超能陆战队》中那个为主人问诊治疗、排解烦恼的机器人大白吗?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它会从荧幕中“走”下来,成为我们中的一分子。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机器人产业发展路线图。随着核心技术不断被攻克,市场逐步被打开,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将诞生。
你我身边已有它们的身影
不想扫地?没问题,机器人可以帮你;擦玻璃危险?OK,机器人可以搞定;迎宾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在我们身边,机器人虽然没有“大白”那样强大,但也在努力变得“聪明”与“体贴”。
“只要是社会生活需要的领域,就会有相应的机器人出现。在科学考察、医疗康复、教育娱乐、家庭服务等领域,服务机器人已研制出来并实现应用。到2020年,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有望超过300亿元。”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说。
在工业领域,机器人也是“遍地开花”,几乎渗透到每个行业,覆盖各种规模企业。
在宝马沈阳工厂焊接车间,火花四溅的自动化流水线上,近700台进口机器人屈臂摆身,穿梭忙碌;华晨金杯汽车公司生产线上,十几台机器人搬运重物,“行走”自如。
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在珠三角地区,工业机器人的使用率年均增长30%。工信部预计到2020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将达10万台。
更多“新”机器人向我们走来
“机器人正在由机器向‘人’转变。”业内领军企业沈阳新松公司总裁曲道奎说,这不仅意味着机器人拥有更拟人的外形,而且会更加智慧和灵巧。
首先,它们会有一个聪明的大脑。参与规划研究制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封锡盛告诉记者,到2020年,以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机器人技术将率先取得突破,机器人将拥有更强的感知能力。
率先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的百度高级副总裁王劲说,目前机器人在语音和文字识别等方面已经达到很高水平。随着精确度、灵敏度、信息化程度持续提高,“人机差距”将不断缩小。“不久的将来,机器人的‘智商’将比肩人类,没准每个家庭都会配个‘机器人助理’,人们使用机器人就像使用手机一样方便。”
将有哪些机器人来到我们身边? 规划给出了答案:未来五年,手术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等十大标志性产品率先取得突破。
机器人也有“诗和远方”
与机器人市场蓬勃发展并行的,则是产业创新力不强、高端产品缺乏、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顽疾。李东说,相当一部分国内机器人厂商在演绎进口零部件、国内组装,然后推向市场的“简单拼凑”模式。代表高水平的6轴以上机器人,外资品牌占85%;占机器人价值量70%的设备仍然依赖国外。
“不能光顾着‘低头赚钱’,还要去关注‘诗和远方’。不要传统机器人还没跟上,新一代机器人发展的良机又错过了。”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说。
参与规划起草和制定的专家们指出,无论解决产业现有问题,还是抢占未来发展话语权,都需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些,把精力花在基础性创新上。当下出台机器人五年规划,更有探究前沿科技、呼唤原始创新的意味在内。
此外,规划还有一大亮点,就是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和研发力量,组建国家级的机器人创新平台,提早布局新一代机器人技术。
谈及未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集成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乔宇说,和世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中国,仍然蕴藏着无限可能。
记者手记
机器人来了,你是开心还是担心?
机器人真来了。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多机器人“光临”各个产业,走进我们的生活。除了简单的重复性劳动,它们还会在一些我们所不能及的领域大显身手。面对越来越“超能”的机器人,你是开心,还是担心?
科学家们认为,人与机器从来不是竞争关系,机器人在绝大多数方面,将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帮助。即便智能工程发展到较高水平,机器人也只会代替人类在数字、逻辑思维上的能力,把人类从抽象与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认识自我,从事更具创造性的工作,催生更大的价值。
“随着人体和大脑的秘密被揭开,机器人研究必将同步前进。将来,也许机器人就是‘人’。”参与规划研究制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封锡盛畅想,人机协同作业将指日可待。
接受挑战,应对挑战,这是人类的特质。也正因为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的潜力和价值等待我们去挖掘,未来的生活将更加美好。就像汽车发明之后,我们的双脚并没有被取代一样。对机器人的到来,我们无需过度担忧。然而,对规范产业的健康发展,却要敲响警钟,谨防科技的垄断容易使一些公司成为“独立王国”,而忽略了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机器人还不至于“变坏”,倒是应该警惕生产机器人的人动了“歪心”。当务之急,还需要加强法律法规与道德建设,防止巨大商业利益带来的道德真空,以使科技更好地服务社会生活。
当然,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不可避免会使一些行业受到冲击。不妨把这当做动力,敦促我们前行。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科技革命,都会带来产业的更迭和升级。一些产业被淘汰,一些领域被打开。面对这样的挑战,人类从未停下过对新技术追求的步伐。也正是在迎接这样的挑战中,经济发展的巨大空间被激活。
连接——
赛博空间隶属于 乐创盈天(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机器人创新教育的品牌机构,专注于儿童教育及其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希望让每个家庭共享国际前沿教育理念和机器人智能科技带来的乐趣。

机器人创新教育课程
机器人创新教育不是误以为的深奥枯燥的科技理论知识学习,也不是简单地陪孩子玩拼插积木,而是将国际先进的创新教育理念,结合中国儿童发育特征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加以引导,让孩子在动手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了解身边的奇妙世界。让孩子用 “能动积木”实现自己的创意,真正让孩子的创意作品“动起来、飞起来”,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翅膀。

机器人是数学、机械、物理、工程、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综合结晶。赛博空间机器人创新教育面向4-16岁儿童,依托LEGO(乐高)等知名教育品牌教具,通过看图搭建、方案设计、动手实践、探索尝试、小组合作,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作为探究科技奥秘的源动力,用DIY教学方式让孩子在快乐中吸收各种知识,实现综合品格的塑造,让孩子的创意思维如呼吸般自然。

To Do 就是鼓励孩子动手做,让孩子在动手中观察、思考、成长;
To Learn 就是激发孩子对科技知识的兴趣,让孩子想要学,喜欢学;
To Try 就是让孩子在学习中学会创造,发挥想象力,达到知识的综合运用;
赛博空间每个周六日都有免费的体验课,欢迎小伙伴们电话预约!
咨询热线:400-6000-846
网址:www.cyberedu.cn